中国新闻联播-最专业的新闻资讯平台

中国新闻联播

以氢降碳我国氢能进入加速发展窗口期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1-09-17 15:05  阅读量:8665   

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在之前召开的中阿能源合作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虽然各省区市陆续发布了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但受缺少对整个产业的顶层规划,行业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应加快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体系,健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氢能即将迎来产业发展拐点

今年4月,全球最大电解水制绿氢项目——宝丰能源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在宁夏投产该项目通过太阳能电解水制绿氢,绿氧,并直供化工系统,用绿氢,绿氧替代化石能源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开辟了一条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科学路径,每年直接减少近4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万吨

我们第一个在行业内提出企业碳中和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碳减排计划,每年将投入30亿元,力争用20年时间率先实现企业碳中和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说

不引入氢能 ,就没办法进入深度脱碳绿电+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的有力武器,我国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发布了碳中和路线图因此,在碳中和共识下,氢能作为不可或缺的清洁二次能源获得长足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已经逐渐铺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氢能,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已经在进行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各地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项目纷纷投产,加氢站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在持续升温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氢气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氢气年产量达2500万吨,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推广的全方位发展格局,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说,氢能可以连接多种能源形式,构成耦合发展体系,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

不过,我国生产氢气中,主要是通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制得的灰氢,但与煤制氢相比,绿氢的制取成本仍然较高,未来伴随着光伏组件下降,发电和制氢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从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主要还是做技术积累,产业链完善和应用示范

按照我们对产业发展的判断,在2025年前后可能会出现产业发展的拐点,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到2025年之后能够具备商业化推广的条件,这是一个大的产业方向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连荣说

产业规模化还需破除瓶颈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而十四五是氢能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当前各省区市纷纷出台氢能产业规划,试图抢抓行业发展机遇,虽然蓝图美好,但是瓶颈也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角度来看,当前制约氢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国家的顶层氢能专项规划还没有发布,没有一个大的规划指导尽管现在对氢能的应用有一个共识,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氢能规划,但缺少对整个产业的顶层规划,所以未来氢能的发展方向和整个产业的规模,现在还不能很清楚地预知

二是行业的标准体系仍不健全目前已有的关于氢的标准大部分是集中在化工领域,是对氢作为原化工原材料属性的一个约束从能源的属性角度看,整个的标准体系还在建设当中

三是当前的技术体系还很不完备现在整个氢能的技术处在一个研发和运用阶段,技术的完整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制氢领域技术则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氢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领域,很多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手中,很多材料需要进口,国产化率比较低

四是目前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多产能还没有建成,已建成的产能规模实际也还比较小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开发的绿氨项目,其中大部分为规模较小的试点项目,预计产能为每年2万吨至6万吨

五是市场推广的规模还很小,由于很多应用场景还停留在示范应用的阶段,还不足以拉动整个产业的成熟和经济性的一个提升很大一部分氢能被用于化工装置,氢能是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仅有小部分氢能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

六是目前从事氢能行业的研发和制造的团队很多,但团队都很小,真正具有标杆意义的领军企业还没有完全形成。

强健氢能产业筋骨正当时

2020年,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开发开始加速,未来,氢能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阔一些与会专家认为,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车载高压储氢及氢运输,加氢站设施数量,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技术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未来,氢能产业要加快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必须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创新能力,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增强产业链经济性

一是建立自主技术研发体系势在必行李连荣认为,未来氢能应该跟电做成一个相互补充的体系,在正常情况下,氢的配送体系和电的配送体系保持相对独立,实现能源供给多样性,在紧急情况下电转成氢氢转成电现在的产业链规模小,还有很多环节缺失,我们要把整个产业链搭建起来,推动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才能在未来拥有庞大的氢能经济

二是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推广应用安全可靠,高效经济是氢能产业发展的主题,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歌认为,在光照资源较好的地区,光伏发电的技术成本已接近每度7分钱,充分利用低廉的光伏电力成本,使绿氢有望成为最为廉价的制氢方式当前,高电价导致制氢成本居高不下,灰氢及非绿电电解水制氢不能实现减碳目标绿电+绿氢将推动制氢成本的下降,并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储存性问题

三是推动产业链延伸以寻找能源转型的新途径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阔认为,从绿氢到绿氨,是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转型的新途径绿氨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开发绿氨项目,其中大部分为规模较小的试点项目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首先加入亚太绿氢绿氨供应链,并致力于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开发绿氢和绿氨工程的承包商,公司将在西北市场开发第一个绿氢合成制取绿氨项目,使绿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四是给予氢能产业补贴以加快创新发展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氢能中心主任赵瑞认为,现阶段在无法实现成本快速下降的情况下,氢能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建议给予企业制绿氢项目专项的补贴以更好地培育产业在氢能应用领域,建议交通主管部门给予氢燃料电池汽车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给予购车补贴,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优先通行权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吐槽

发表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友情链接

财经科技教育健康房产汽车旅游娱乐时尚图片

Copyright © 2002-2021中国新闻联播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08132402号-1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刊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所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及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亦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