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黔东南地区非遗产业协作,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现代市场接轨,9月26日,“大湾区与黔东南非遗产业协同发展交流会”在深圳龙岗区甘坑二十四史书院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在黔东南州文联、华侨城(深圳)旅游发展集团等单位指导下,由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深圳华侨城文创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等十二家单位共同协办,环球新闻报、亚太联合国际传媒集团、新加坡亚洲经济报 融媒体中心、名川传媒等媒体支持,汇聚两地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及企业代表,围绕“非遗实现产品化的策略与路径”展开多元交流。

25日交流会以实地考察开启。嘉宾走进甘坑古镇,沉浸式体验深圳本土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从场景化展示中感知非遗活化的现实路径,为后续研讨奠定基础。
26日下午为核心议程环节。通过招商推介、合作签约、组织授牌和《大湾区与黔东南非遗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书》发布等内容,构建起“实体化载体+常态化机制”的双重保障,推动两地非遗协作从零星互动迈向系统联动。

在高端对话环节,以“大湾区要素如何助力黔东南非遗产品升级”为主题,由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非遗与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元庆主持,汇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水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会长文仲雄等多位专家,共同探讨非遗现代化转型与国际化路径。
文仲雄会长提出的“ESG+N”创新框架成为焦点。他强调,非遗升级的核心在于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可衡量、可交易、可持续的市场价值,并具体阐述大湾区四大要素的助力方式:
在资本层面,呼吁构建“非遗ESG价值投资”新生态,设立专项影响力基金,扶持绿色材料与公平贸易项目,通过RWA技术锚定价值,实现资本“造血式”赋能。
在设计品牌层面,主张大湾区设计力量与黔东南传承大师“共创”,打造具有地缘属性的现代IP,并借助澳门作为中葡平台的优势,推动“实物+数字”双轨出海。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通过“RWA+NFT”技术组合构建国际化信任基石。NFT为非遗作品提供数字身份,解决确权与溯源难题;RWA则将实物资产转化为链上权益,吸引全球合规资本,破解非遗知识产权估值与保护困境。
文会长总结指出,“ESG+N”模式能为大湾区资本、设计、品牌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导向与工具,助力黔东南非遗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富起来”的产业升级目标,成为国家文化出海的亮眼名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