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的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艺术形象与真实物象之间的关系,是理解中国写意画美学核心的一把钥匙。齐白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绘画艺术家、书法家、篆刻家。是近现代北京画家群的代表画家,其绘画题材尤以蔬果花鸟鱼虫为精品,兼绘山水、人物,名噪一时、与黄宾虹并称“南黄北齐”,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齐”。
何为“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认为,绘画不能一味追求与实物一模一样(太似),那样会流于匠气,失去艺术的主观创造性和神韵,显得讨好而“媚俗”;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客观形态,画得完全不像(不似),那样就失去了根基,是在“欺世”盗名。真正的妙处在于抓住对象的精神本质,进行提炼、夸张甚至变形,使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例如他笔下的虾,虾壳的节数和须足的动态是高度概括和传神的,源于真虾又比真虾更具节奏感和生命力,正是“似与不似”的完美典范。
01花鸟工虫画:工写相融,生机满格
齐白石的花鸟工虫画很多,尤以《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最为有名。可谓是齐白石艺术成熟期的巅峰之作。此册共13页,12页为画面,绘制了24只形神各异的昆虫,均以工笔描绘,草虫情趣盎然,花叶则以写意而成。构图疏密有致,笔墨清雅,工整细致又有天真之态。齐白石以率真老辣的笔墨、鲜艳亮丽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一派生机。
1.第一幅:画面中是盛开的梅花,枝干以写意笔法绘制,花朵则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只蝴蝶停留在枝头,工笔细描的翅膀纹理清晰,与写意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

2.第二幅:描绘了几朵盛开的红色牵牛花,叶片以浓淡不同的墨色渲染,富有层次感。一只蝴蝶在花旁飞舞,翅膀的色彩鲜艳,与牵牛花的红色相互映衬。

3.第三幅:画面主体是一朵盛开的荷花,荷叶以大写意的手法表现,墨色淋漓。一只蜜蜂停留在荷花上,工笔绘制的蜜蜂形态逼真,细节丰富。

4.第四幅:画中是一朵绽放的荷花,旁边有一只红色的蜻蜓和一只黑色的蜻蜓,蜻蜓的翅膀透明,脉络清晰可见,与荷花的柔美形成对比。

5.第五幅:画面中有一株稻穗,稻穗低垂,颗粒饱满,以淡墨和浅黄色描绘。一只蝗虫停留在稻穗上,工笔绘制的蝗虫肢体关节分明,仿佛下一秒就会跳跃。

6.第六幅:描绘了红色的蓼花,蓼花的枝叶以写意笔法画出,线条流畅。一只蝴蝶在花上方飞舞,蝴蝶的翅膀上有黑色和黄色的花纹,色彩对比强烈。

7.第七幅:画面中是两片叶子,一片为绿色,一片为红色,叶子的脉络清晰可见。一只螳螂和一只蝗虫分别停留在叶子上,螳螂的姿态威武,蝗虫则显得较为安静。

8.第八幅:画中是一颗红色的萝卜,萝卜的叶子以浓墨描绘,根部则用鲜艳的红色渲染。一只小昆虫在萝卜旁爬行,增加了画面的生机。?

9.第九幅:画面中有几片蓝色的叶子,叶子的形状独特,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一只甲虫和一只小昆虫在叶子上,甲虫的外壳质感逼真,小昆虫则显得小巧可爱。

10.第十幅:描绘了红色的枫叶,枫叶的形状优美,以浓淡不同的红色绘制。一只螳螂和一只小昆虫在枫叶间,螳螂的姿态生动,仿佛在捕捉小昆虫。?

11.第十一幅:画面中是一丛绿色的草,草叶以流畅的线条描绘。一只蝗虫和一只小昆虫在草丛中,蝗虫的身体结构清晰,小昆虫则隐藏在草丛中,若隐若现。?

12.第十二幅:画中是一朵黄色的南瓜花,花朵硕大,花瓣层次分明。一只蝗虫停留在花朵旁,工笔绘制的蝗虫与写意的南瓜花相得益彰,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02山水画:简淡空灵,藏乡土情
齐白石的山水画构图简洁疏朗,笔墨质朴苍劲,不重繁复布景,侧重意境营造,藏着对乡土山水的深切眷恋,拙中见巧显韵味。其代表作品有《山水十二条屏》《借山图册》《石门二十四景》等,其中以《山水十二条屏》最为著名。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山水十二条屏》!
《江上人家》:画面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江景与屋舍,展现出江边人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石岩双影》:通过巧妙的笔墨运用,将石岩的厚重感与光影的灵动感完美融合,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板桥孤帆》:画面由“馒头山”、小房子、小船和树木构成,中心点是小船与小房子,小船似离似归,意境深远。

《柏树森森》:此画为斜向布局,用浓湿的大笔头将披麻皴的线条变为块面,画出斜伸的险势山峰,柏树用卧笔点叶,白描勾干,虽只有六株,却有森林之感。

《远岸余霞》:是十二条屏中唯一波涛满幅的作品,水面通过浓淡、干湿墨的变化,表现出荡漾的质感,余霞以红色平涂,富有装饰意味。

《松树白屋》:几间白屋静立,屋前屋后松树苍劲挺拔,墨色浓淡相宜,构图巧妙,营造出宁静质朴的氛围。

《杏花草堂》:中近景大片留白,以几块墨块和一抹板桥相破,远处草堂错落,杏花围绕,画面清新可人,充满田园气息。

《杉树楼台》:有典型的笋状山,前峰细笔勾皴,后山用花青没骨法,松树简单却有茂密感,楼阁自林后隐现,富有层次感。

《烟深帆影》:画面以淡墨描绘出烟雾弥漫的江面,帆影在烟雨中若隐若现,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山中春雨》:这是十二条屏中唯一纯水墨之作,为齐氏米点的典型面貌,通篇墨色浓淡对比强烈,表现出山中春雨的独特韵味。

《红树白泉》:以鲜艳的红色描绘红树,与白色的泉水形成鲜明对比,色彩明快,画面富有生机。

《板塘荷香》:画面中莲花小而密,以类似米点之法画出,花青与淡绿描绘莲、汀渚、远山,清润雅致,展现出荷塘的秀丽景色。

03人物画:质朴传神,藏生活味
整体来看,齐白石的人物画早年以工细写实为主,受清代画家影响,擅画仕女,有“齐美人”之称。衰年变法后,转向简率粗放的风格,题材也更加广泛,不仅有神仙、仕女,还有众多生活中的小人物。他常以寥寥数笔表现人物神情的微妙变化,画面充满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浓浓的人文关怀,或风趣幽默,或辛辣讽刺,或温情脉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 齐白石早年的工笔写实人物画以《麻姑进酿图》为代表,该作品创作于1894年,现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 写意人物画代表:《红衣仕女》:这是齐白石晚年人物画中的上乘之作。画中女子二十出头,身着红衣,轻挽锦幔,欲语还羞,楚楚动人。齐白石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女子的神态,尤其是眼睛的描绘,恰到好处,尽显传神之妙。?

《不倒翁》:齐白石的不倒翁形象颇具特色,鼻上常画白粉,如戏中丑角。画面题款多具讽刺性,如“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来,自信胸中无点墨”,借不倒翁形象,讽刺了肚内空空、无半点本事的庸官。?

《搔背图》:此图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搔背场景,充满生活气息。齐白石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人物的姿态,人物背对观者,一手抓背,造型幽默、亲民,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总结:笔墨藏真意,画里见生活。齐白石以多元笔墨勾勒世间百态,每一幅作品都藏着独特韵味。目前观音山美术馆有齐白石相关精品展出,邀你亲临现场,近距离触摸笔墨温度,感受大师艺术魅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